智慧矫正有温度的社区矫正工作26岁牙齿矫正有用吗

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社区矫正对象是指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罪犯。

2011年8月23日,望城司法所在新建区检察院、司法局的见证下,同望城派出所举行了社区矫正人员交接仪式,望城镇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从一开始的摸索阶段到逐渐累积经验,从办公设施的匮乏到现在的各种硬件软件配套实施,从《社区矫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至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发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羽翼丰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专业的工作人员、细致的管理理念、平台化、系统化且人性化的智慧管理方式。

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开电脑,例行查看省社区矫正监管平台最新消息、在矫正人员的行程轨迹,再点开手机心岸平台,检查社区矫正人员每日打卡,学习劳动最新动态。通知规定时间内报到的矫正人员来所里签到并上交思想汇报,整理个案——报到表、明细表、思想汇报、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望城司法所不定时安排矫正人员去小平小道陈列馆参加集中学习,定期开展社区矫正人员警示会议(疫情期间除外),系统学习基本法律知识、巩固社区矫正注意事项、安排社区矫正知识考试。并同派出所、6.26形成矫正管理链,层层把关、月月走访、严格监管,目的就是为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防止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帮助他(她)们平平安安度过矫正期,按期解除社区矫正,重新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社区矫正工作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社区矫正人员,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最初犯罪率较高的盗窃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逐渐被网络信息犯罪、危险驾驶罪等罪行所替代。

辖区的刘某,被宣告缓刑的时候已经54岁,因强迫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低保被取消了。刘某肾功能衰竭,没有固定的收入,取消低保后生活陷入了困境,情绪非常低落,报到时间到了也没见他露面。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同村干部一同去他家走访,他拿出了病历以及血透单给工作人员看,说以后怎么办?家中还有残疾的女儿呢!望城司法所把刘某的情况如实汇报至新建区司法局,司法局非常重视,马上上报到南昌市局,经过大家不懈地努力,同民政部门沟通后,重新上报了刘某的低保。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刘某终于安心服刑,认真接受社区矫正监管直至期满。

曹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金钱的损失、家人的责备、年轻懵懂的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抬不起头来,宣告缓刑后,他总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发呆,父母亲的话也成耳边风,心岸平台签到、劳动学习丢三落四,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登门走访时,曹某表情冷漠、一言不发,精神状况很是令人忧心。工作人员与家长推心置腹进行了长谈,建议家长以曹某的身心健康为主,想办法让曹某走出家门,与社会接轨,只有自立自信自强才能让他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监管。并同他的家人一同制定了让他走出家门的计划。

三天后工作人员打电话回访,其父母告知他还没有走出家门,于是,司法所所长丁光能再次上门,告诉曹某已经帮他找到一份工作,希望他尽快去上班,并奉劝他过去的已经过去,没必要一直沉浸在往事中,谁都有错,错了就改,不要自怨自艾中度日,并给他举例说明一些社区矫正人员励志的故事。曹某终于点头同意走出家门,表示想去地产公司上班,大家纷纷表态支持并鼓励他好好做,父母亲也表态不会再责备他,将陪伴他一起走出这段低迷的日子。现在的他在一家地产公司做得很好,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社区矫正的工作是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严厉的也是有温度的,它符合刑罚人道化发展的趋势、避免罪行较轻的服刑人员监狱化,从申前调查,到办理入矫、接受社区矫正监管直至期满解矫,时间最短一个月,最长五年之久。有的因一时冲动犯下罪行、有的因感情生恨拔刀相见、有的因占点小便宜心生歹意,有的因投机取巧而以身犯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当看到一个个社区矫正人员通过教育,通过矫正,找到自己、回归本性、顺利解矫回归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门博大精深,一场实际行动与人性关怀并行,需要不断钻研、不断完善的大课程,社区矫正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先讲法再讲情,只有这样才能让矫正对象摆正自己的身份地位才有利于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连花清瘟

莲花清瘟颗粒

连花清瘟颗粒